微信
x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资讯 丨“文明历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史研究”项目喜获批复
时间:2019-08-13来源: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

      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申报的《文明历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史研究》出版项目,经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第十七次理事长会审批通过。


微信图片_20190812090538.jpg

       此项目是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自2018年承担《非国有博物馆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规程研究》项目之后,再次获批的国家级学术项目!


课题简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而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殿堂,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下,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博物馆协会领导下,在社会仁人志士努力下,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非国有博物馆逐步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间收藏逐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发展到“社会共享”的阶段。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600余家,占比达29%。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满足了广大民众不同精神文化的需求。


       非国有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文物领域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成长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一些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收藏家的艰辛付出,他们将大量的精力、财富投入到博物馆事业,体现了一种历史责任及社会担当。


       非国有博物馆门类丰富、特色鲜明、主题众多、贴近生活,向社会提供门类更丰富、品质更优良的精神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和突出的文化特色,填补了国有博物馆的门类空白,并与国有博物馆一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虽然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客观来看,非国有博物馆还存在较大困难和不足,社会也对其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研究。目前,虽有诸多博物馆发展的研究成果,但是涉及非国有博物馆的篇目及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不完善,并没有形成一部独立的、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学术性的介绍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历程的研究性出版物,这使得中国非国有博物馆的学术研究相对薄弱,不能全面展示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真实水平和现状,更加不能体现非国有博物馆在促进中华文明建设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本项目立足于国家文物局在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大背景下,从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经验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重在梳理我国民间收藏历史渊源、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沿革、发展阶段,分析其门类、特色、内涵、理念,论述其学术研究、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果,归整收纳相关数据资料,查找困难及不足,探讨时代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展示我国非国有博物馆在保护利用文物,创新发展模式以及传承历史文化上所做出的突出历史贡献,填补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史研究上的空白,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通过此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桥梁纽带作用,为社会提供全面了解学习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大数据资料库,更好地引导社会广泛关注和投身我国文博事业。


       为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研究出版工作,专委会秘书处将与各地行业协会、相关学者、会员单位展开密切的合作,希望各非国有博物馆建言献策,将好的建议和想法,发至专委会邮箱,积极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共同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电话:(029) 84357796

邮箱:bxfbzwh2017@126.com


扫码关注专委会微信公众号
Copright 2013-2015 陕ICP备19004620号-1 总部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返回顶部